期货业上半年收79张罚单,内控不规范成“重灾区”

期货业上半年收79张罚单,内控不规范成“重灾区”

hyde999 2025-07-14 装修禁忌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韩理

2025年,期货行业监管持续升级。

根据价值在线易董统计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给期货行业开具的罚单有79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例有所增长。涉及到的违规行为,集中在资管业务、网络营销、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内控不规范是违规的“重灾区”。此外,罚单还呈现出“一案多罚”的特点。

界面新闻注意到,上半年监管对资管业务违规格外重视,也是因该业务违规而出现了上半年唯一一例被暂停新增业务的处罚。

2月20日,上海证监局罚单则显示,东亚期货存在的违规事实包括:一是部分资产管理计划任用非公司人员或不符合投资经理资质的员工进行询价及下达交易指令,公司未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二是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人员管理混乱,未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制度,合规管控缺失。

上海证监局认为,上述行为严重危及公司稳健运行、损害交易合法权益,同时因此前上海证监局对东亚期货开具了监管措施后,相关问题未整改到位,因此该公司被采取暂停新增资产管理业务12个月监督管理措施。

期货业上半年收79张罚单,内控不规范成“重灾区”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有律师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履行主动管理义务’实质是将资管计划沦为‘通道’。而监管的处罚将直接减少管理费收入,并触发分类评价大幅扣分,影响评级及风险资本准备计算。”

在连有律师看来,东亚期货的案例有望形成“以案促改”示范,促使其他机构全面排查资管业务人员资质、投资决策流程及风控系统权限设置,防范“通道化”倾向。

除了东亚期货,5月23日,紫金天风期货也因资管业务被上海证监局开具了罚单。罚单显示,公司未有效隔离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公司研究所违规参与资产管理子公司部分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运作管理,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违反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55号)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而后上海证监局要求紫金天风期货责令改正,一同被开具罚单的还有紫金天风期货的分管资产管理和研究所的副总经理吕东、研究所所长贾瑞斌、首席风险官余春华。

这是“一案多罚”的事例,在上半年的罚单中屡屡出现。

连有律师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析,“一案双罚”常态化释放的监管逻辑由“机构本位”走向“行为本位”进行了转变。对个人的处罚(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乃至市场禁入)直接冲击高管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与声誉,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对机构则叠加分类评价扣分、暂停业务等“经济制裁”提升了对违法违规的处理力度,威慑升级,倒逼期货公司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与人员考核,推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同时也传递“合规是核心竞争力”的监管预期。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罚单还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期货网络营销违规是另外一大“重灾区”。多家被罚期货公司在互联网展业中,普遍存在营销活动、营销内容等内控不足的问题。

一位期货合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互联网营销是近两年才开启的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实践中互联网营销切实为期货公司拓展了业务边界,但由于各项内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因而相关问题才会不断出现。”

连有提到,在数字化转型、互联网获客、通道类资管等“增量”业务快速扩张时,期货公司的风控、合规资源投入滞后,导致“规模先行、风控后置”,从而出现了大量相关业务罚单。

他还表示,大量罚单显示,很多公司虽建有制度,但执行流于形式。部分公司仍将合规视为“成本中心”,未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51条“审慎经营、有效内控”的强制性要求转化为内部问责、薪酬扣回等硬约束,导致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让内控制度突破‘纸面合规’才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证监会发布了《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细化了各类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相关的处罚标准。其中明确表示,期货公司若因子公司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采取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或者被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在分类评价中将被扣分。

一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合规业务的细化,可能在实施中会有挑战,但长期肯定是有助于重塑期货市场竞争力,优化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期货公司聚焦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期货业上半年收79张罚单,内控不规范成“重灾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