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hyde999 2025-07-19 装修常识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深空间”当下主要有太空遨游和海洋两大系列内容以及关于人类文明的展映内容《时空的旅程》。其中,从问世至今就一直受到欢迎的太空遨游系列在网上热度很高,被称为“宇宙剧场”。暑假期间,作品经过戏剧化编排,有专业演员现场演绎,为观众呈现沉浸式现场。

这个暑假,伴随着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游的日渐升温,位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内的8K超高清沉浸式体验“深空未来”也是人流如织。看一场展览,体验一次8K、3D沉浸式数字艺术,成为在西岸的新玩法。

7月中旬,诞生一年半的“深空未来”正式宣布升级为“深空间”。与此同时,海洋主题的《蔚蓝归途》和太空主题的《走出摇篮》两大全新展演项目也全新推出,从7月18日开启展演。

升级“深空间”,可复制模式探索沉浸式体验新可能

2023年12月,上海西岸美术馆B1层的400平方米空间里,一个搭载8K超高清技术的深空未来沉浸探索空间亮相,由此成为一个科技艺术的“百变魔盒”。在这个小空间里,丰富多元的内容库可以一键切换场景,加之8K激光投影结合L形超大屏,单日最多可上演10场不同主题展演。“深空未来”为8K技术在线下沉浸式体验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模式。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这种模式使文化体验能灵活嵌入商业综合体、文旅地标,为国内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常态化运营新解法。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短短一年半时间,“深空未来”从上海拓展到杭州,累计合作了2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技文化IP及数字艺术作品,呈现了1800多场主题展演,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疗愈、游戏等多个领域,吸引了超20万人次观众打卡,在网络平台相关话题曝光量超过千万。

问世一年半后,对于把“深空未来”升级为“深空间”,品牌创始人田元表示,名称迭代的背后,是他们希望不再止步于打造孤立的网红场馆,而是使之成为可复制的方案。随着这套模式的铺开,数字体验将不再受限于特定场馆,而是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商场里能“穿越”到深海,公园里可“漫步”于星空,社区中能“对话”于历史,这也是数字时代文化场景融合共生的广阔未来。

据悉,“深空间”目前已与同济大学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在人才培育与技术迭代中持续优化解决方案。

新内容上线8K沉浸式体验宇宙和海洋世界

“深空间”当下主要有太空遨游和海洋两大系列内容以及关于人类文明的展映内容《时空的旅程》。其中,从问世至今就一直受到欢迎的太空遨游系列,在网上热度很高,被称为“宇宙剧场”。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这一项目内容是由光学巨头蔡司(Zeiss)主导开发的一款宇宙模拟应用程式,并连通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谷歌(GOOGLE)、微软(MS)、史密松天体物理台(SAO)、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等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数据库,结合艺术化的创作和8K超高清视效,让观众沉浸式“遨游太空”成为现实。

在此前的《太空遨游:光的旅程》和《太空遨游:时空尽头》基础上,此次新推出的《太空遨游:走出摇篮》,不再是静态的天文知识陈列,而是将NASA、ESA最新的宇宙观测数据库与中国“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的最新成果编织成动态叙事,观众能直观感受中国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轨迹,人类最前沿的宇宙探索成果被“搬进”沉浸空间。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全新主题《蔚蓝归途》是聚焦深海的沉浸式作品,关乎中国深潜事业的最新成果“蛟龙号”。创作团队邀请到“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担任科学顾问,将万米深潜的核心科研数据、海底地质样本分析、深潜器技术突破等第一手资料,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观众在体验中可以“跟随”深潜器穿越马里亚纳海沟的漆黑深渊,看到发光生物的奇幻,也感受中国深海探测从“跟跑”到“领跑”的科技进步。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体验沉浸式“宇宙剧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