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性侵事件影片,遭受害者控诉二次伤害

聚焦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性侵事件影片,遭受害者控诉二次伤害

hyde999 2025-08-15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此前因为遴选程序不公引发争议的捷克“冲奥片”,日前又有进一步发展。三部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候选作品中最被看好的《指挥的提线》(Sbormistr),继因获得捷克影视学院官方推荐而遭质疑后,如今又被指责不尊重故事原型人物,对当年的受害者构成了二次伤害。

《指挥的提线》以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性侵事件为故事背景。

由捷克导演翁德雷·普罗瓦兹尼克编剧并执导的《指挥的提线》,以布拉格童声合唱团的缔造者、团长博胡米尔·库林斯基(Bohumil Kulinsky)性侵虐待团员为故事背景,由主人公少女卡罗利娜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事件的内幕。现实中,库林斯基被控在1984年至2004年间性侵共计49名团员,遭判处三年监禁。曾经赫赫有名的布拉格童声合唱团则在2011年宣告解散。

对《指挥的提线》提出批评的是捷克影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导演、制片人拉多万·西伯特(Radovan Sibrt)。年近五十的他,曾执导过纪录片《殊途不同归》,由他担任制片的纪录片《当战争来临时》曾在2018年柏林电影节上全球首映,获得好评。

8月4日,西伯特撰写公开信,投送给捷克影视学院的同时,也公诸媒体,直接挑明了矛盾。他在信中披露,《指挥的提线》故事主人公卡罗利娜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妹妹。按其说法,该片对他的妹妹这位受害者缺乏尊重,构成二次伤害。

《指挥的提线》由少女卡罗利娜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事件的内幕。

“我是一名电影制片人,同时也是从小受到合唱团团长博胡米尔·库林斯基虐待的其中一位女孩的哥哥。我妹妹当时只有12岁,她也是日后公开谈论过布拉格童声合唱团虐待事件的少数当事人之一。”西伯特在公开信中写道,“我妹妹名叫卡罗利娜,也是整个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性侵案中唯一的卡罗利娜。你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与此案有关的内容,就能搜索到她的名字,还有她当初对媒体公开的亲身经历。这段经历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指挥的提线》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库林斯基对她施以性侵虐待时,她只有12岁,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她第一次参加合唱团的野营活动,是在巨人山的一栋山间小屋,她描述过的那些库林斯基带她们去桑拿,给她们‘搔痒’的经历,都和影片剧情有着很大相似度。”

《指挥的提线》剧照

按照他的说法,妹妹当初站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持续的痛苦和再次受到创伤的可能,这些都让她时隔多年依然心有余悸。”而《指挥的提线》的人物和剧情,在他看来明显取材于自己的妹妹,偏偏还用了卡罗利娜这个名字,对于这位受害者的“姓名、个人特征、生活环境等可供旁人识别的内容,都没做好模糊处理,导致真实人物会被认出,再次受到伤害”.在他看来,这么一部“创作过程中存在根本性道德缺陷”的作品,“就不应该参与奥斯卡的角逐,因为奥斯卡方面近年来也越来越强调参赛片需要符合道德标准”。

对于拉多万·西伯特的说法,《指挥的提线》的导演翁德雷·普罗瓦兹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做出回应。他表示,“我希望以电影的形式,以最典型的方式来展示虐待这件事情。当然,施暴者的行为在很多方面有其相似性,这是无法避免的。”按其说法,布拉格童声合唱团事件只是他创作《指挥的提线》剧本时参考的故事原型之一。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参考对象,包括因性侵被判入狱的捷克前议员多米尼克·费里(Dominik Feri)和捷克著名心理医生杨·奇米基(Jan Cimicky),还有法国女作家瓦内莎·斯普林格拉(Vanessa Springora)在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同意》以及杰弗里·爱泼斯坦甚至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相关案件。因此,影片主人公卡罗利娜是许多受害者的综合,是他自己编剧时的虚构产物,并非来自某个特定原型人物,更不是拉多万·西伯特的妹妹。

对此,拉多万·西伯特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表示完全无法赞同。在他看来,演员尤拉伊·娄伊(Juraj Loj)饰演的合唱团指挥外形上和博胡米尔·库林斯基非常相似,他在合唱团内部故意制造竞争等诸多细节,也都来自该案审判期间的证人证词,明显就是基于该案改编而来。

博胡米尔·库林斯基(左)与尤拉伊·娄伊饰演的合唱团指挥外形相似。

更为直接的证据还在于,按其说法,早在2019年《指挥的提线》剧本还在创作时,翁德雷·普罗瓦兹尼克等人就曾联系过他的妹妹。“当时我妹妹拒绝了,她说那段经历对她而言太过痛苦,伤口尚未痊愈。所以,早在2019年时,他们就已经知道她是该案主要证人,知道她叫卡罗利娜,也知道她不希望再谈论这件事。甚至,我都亲自跟他们解释过。但是,几年后他们又通过其他人联系到我妹妹。当时《指挥的提线》已经在制作中了,他们想问问她是否介意主角叫卡罗利娜,并且向她保证,这部电影不会涉及布拉格童声合唱团,也不会涉及她的故事,但她还是没有答应。”

结果就是等到今年夏天电影公映时,拉多万·西伯特和他妹妹才发现被骗了。“这部电影号称是虚构的,但对我妹妹以及其他那些受害人来说,这并非虚构,这就是现实,也是又被重新揭开的伤口。”

对此,导演翁德雷·普罗瓦兹尼克和《指挥的提线》制片人伊利·科内奇尼(Jiri Konecny)再次强调,该片纯属虚构作品,虽然部分灵感源自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案件,但片中人物并非基于特定个体。至于拉多万·西伯特提到的野营活动、桑拿浴等剧情细节,“这些也是许多受害人的共同经历”。

“我们很清楚,启发《指挥的提线》创作灵感的那些真实事件具有高度敏感性。所以这部电影的开发和制作,每个阶段我们都遵循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导演总结说。

不知是否受到接二连三争议的影响,最终《指挥的提线》也没能获得“冲奥”资格。日前,捷克影视学院宣布:聚焦捷克女摄影家查科伏科娃(Libuše Jarcovjáková)的纪录片《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将代表捷克出征第98届奥斯卡奖。

纪录片《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最终获得代表捷克“冲奥”的资格。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聚焦布拉格童声合唱团性侵事件影片,遭受害者控诉二次伤害》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